本篇文章4453字,读完约11分钟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邓小平的话有特色和魅力,他朴素、通俗、简洁、富于创造性的话,实际上反映了他的深刻思想和博大的智慧。 研究邓小平的语言风格是研究邓小平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朴素的,是非常朴素的道理]

任伟(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朴素,真是邓小平思想作风和语言风格的特征。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朴素的道理”,在语言表达方面反对本主义和形式主义。 从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在南方视察的谈话中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一个问题是形式主义很多。 电视一开,净开会,会议多,复印件太长,话也太长,复印件重复,新语言不多。 重复就说,要简化。 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 要抽出时间多事实,少一些。 ”。 邓小平还说:“学习马列必须精锐,有用,长篇的是少数专家读的,大众是怎么读的? 要求都读大笔记本。 那是形式主义,做不到。 ”。 同样的文案,邓小平再次表示:“事实上要求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本,而是实践,基于事实要求。 ”。 这是邓小平思想作风的最重要优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邓小平眼里,“马克思主义是朴素的,是朴素的道理”,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话。 “我们谈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不是玄奥”。 这是邓小平思想作风的基本出发点。 以这种思想风格的表现,他不仅语言朴素,而且活动了自己的身体,为子孙留下了多个透彻的语言。

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一句话说的

王荫桐(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前政委员会):说到邓小平,最难忘的是他熟悉的语言。 有人说邓小平没有什么理论,他事实上是要求的。 这话不对。 世界上的任何理论,大部分都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而产生、存在并迅速发展的。 进步的理论都是根据事实寻求真相。 没有真实的品格,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空谈。

有人说邓小平理论是小平一句话说的,但这话没有道理。 确实他没有大部分的着作,也没有多少大话壮语。 称之为语言,或说话是邓小平理论的第一载体。 邓小平理论在这么大的空之间,这么长的时间被这么多人爱诵和实践着。 讲道理符合国情,符合民情,不仅符合实际,还取决于他特色的语言能力。

邓小平的语言风格

●通俗朴素

王荫桐:邓小平的独特本领是可以庸俗化一些重大的问题。 说到通俗,全世界都知道的是他的“猫论”,即“不管白猫文芳阁,抓老鼠都是好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大胆突破”、“迅速发展是合理的”。 最后提出了“有利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个“有利”标准。 在社会上还在为经济形态上的姓社姓资争论不休时,他高兴地指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他在视察一家工厂时,拿到了高科技组装品,有趣的是“这个东西是公司的还是姓的? ”。 使人们在笑声中觉醒。 他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这些话代表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基本论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洁明了

王桐桐:邓小平的简洁,是高屋建瓒,有时主题,陈述结论,让人民群众讨论,发挥,探索,实践。 作为领导,邓小平不怎么说话,但总是在想。 他的话经常是思考的结晶和精炼。 他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闻名于世。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来为此取经。 国际问题评论家将其扩展到“一球两制”,提倡世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 他建议取消“四大”(即大叫、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坚决不进行政治运动。 他痛心地说:“有多少冤案和编造?” 全国打开了消除冤案和编造误审的水门.他说"那都是第三代"! 亿万青少年解除了家庭出身的坏政治负担。 他说“海外关系是良好的关系”,洗掉了数千万人不应有的政治污点,激发了他们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巨大能量。 关系到广大青年前途的下乡知青问题,恢复了高考问题,处理时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只有简洁的语言。 他的简洁可以达到极限。 当时深圳市负责人给他看“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的标语时,他说“是的”。 “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富裕后富裕,共同富裕”这些话创造了神州大地富裕的新风气。

在国际交流中,他也总是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中国的角度和主张。 关于中苏关系正常化,他提议处理三个障碍(阿富汗、柬埔寨、边境屯兵),在会见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时,他说了一句有趣的话:“三个障碍,一年处理一个。” 关于美中建交,他指出,美国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退,废除与台湾的条约,“断交、撤退、废除条约”这三个方面是难点。 中美建交,为中国建设了更广阔的和平国际环境。

聂晓民(原国家旅游局法规司主任):邓小平的语言简洁,与长时间的战争生活有关。 那时没有写长篇报告和写长篇复印件的时间。 例如,在谈论长征时,他用了“跟上”三个字。 为了讲述抗战时的心情,谈论使用“辛苦”一词的解放战争,使用“最舒服”一词。 说“文革”前十年的工作,使用“最忙”一词。 谈论“文革”,知道使用“最大灾难”五个字的林彪倒下死了,使用“林彪不死,天理不容”八个字。 关于自己的三落三起,是“忍耐”这个词。 谈论世界问题,使用“东西南北”四个字。 谈简化军队的问题,“肿、散、傲慢、奢侈、懒惰”五个字……邓小平经常运用自己起草1975年四届人民代表大会5000字政府业务报告的经验,提醒领导精简用语。

●直线

聂晓民:邓小平一生实事求是,人格坦率,光明磊落。 关于整体问题,关于党的纪律、国家利益的问题,他从来角度坚定、态度鲜明、敢言敢语,反映在语言上很坦率。

解放战争初期,邓小平向部队指挥官讲话,确定“我们一定能打败蒋介石”。 在和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对话中,他指出“我犯了很多错误”。 庐山会议时,有人劝他不要说话太多,他回答说:“我不是那种两面派的人。” 在联合国大会上,他代表中国政府说:“中国不是现在,将来也不会成为超级大国。”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他回答了美国总统的提案,坦率地指出“中国不需要传教士”。 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任务,他说“大问题是接班人问题”。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他指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关于和苏联的关系,用“结束过去,开拓未来”这8个词进行了概括。 他谈到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任务,说“我们制定的战术目标,现在至少不能说是失败”、“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压倒一切是稳定的”。 关于自己的评价,他说“要是我自己能‘四六开’就好了”……

●善于比喻,巧妙地使用双关

聂晓民:邓小平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他的员工相当比例是文化程度不高或不高的工人、农民或工农子弟兵。 因此,用所有人熟悉的东西来比喻深刻的道理,会成为邓小平语言的一大优势。 就像把游击队脱离大众的行为比作“裸舞”。 把接触大领导的问题比作“摸老虎屁股”。 把照抄上级文件的方法比作“成为接待室”。 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和日本在一点技术行业的合作比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另外,关于植树造林本身所起的作用,他说:“我不是带头的,我担心会变成尾巴。” 把法律文书的起草比作“工厂”。 谈论改革开放需要一点勇气,被比喻为“不能像小脚的女性那样”。 把简化机构比作“解体庙输送菩萨”“消肿”。 在严厉打击犯罪时,他把大问题比作“老虎中最大的东北虎也要管理”。 把价格改革比作“合格斩将”。 关于在台湾实施“一国两制”,他比喻说“不是我吃你,也不是你吃我”。

语言是艺术。 在某些情况下,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能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双关语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爬黄山时,邓小平说“黄山这门课说明我完全合格了”,意味着自己不仅考上了政治,身体也合格了,还能为国家工作。 已经是春天了,哪儿也去不了。 这是邓小平1972年从江西回北京的途中,晚上散步后警卫让他回房间时的回答,不仅指自然气候,也指政治气候。 1992年南方谈话时,邓小平说“我决不回头”,表明了他对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心。

●语调婉转,幽默有趣

聂晓民:大部分时间,邓小平不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他的用语是委婉的。 一、给高手。 比如毛泽东要求他就“文化大革命”得出“三七开”的结论,邓小平委婉地回答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道有汉,论魏晋”。 二、在外交场合。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与中国相比不承认落后的人委婉地指出:“虽然丑,但不能打扮得像美女一样。” 三、其他情况。 聂平获得了“棋圣”的称号,邓委婉指出:“圣人不好,你还是当平民为好。”

用幽默的语言,邓小平当然是专家的奥秘。 他的幽默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含有深刻的含义,不是势利的,很多幽默段子被转载到很多媒体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长久的印象。 邓小平喜欢桥牌,后来比较稳定的搭档是王汉斌、丁关根和王大明,邓小平有趣地对王大明说。 “王汉斌干脆叫大王,你叫二王。 ”。 从重庆回北京的飞机上,孩子问他:在重庆大家叫你酋长,去北京叫什么? 邓小平在谐音上回答说:“在重庆叫酋长(掌心),在北京叫脚掌。” 在四川省考察时,农民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邓小平说:“我们从上面来,往下走。 ”。 邓小平听说唱《样板戏》的钱姓演员改变了自己的姓,说戏连“钱”都不要。 对称自己家乡干部为“父母亲之官”的陈香梅说,关于廖承志,“你姑姑有‘支气管炎’,你知道”。 “文化大革命”初期劝吴晗:“天塌地高,顶着”。 1992年视察南方,在深圳植物园和员工谈论四川植物移植时,邓小平说:“这也是知识产权的问题啊。 我是四川人。 请赔偿。 ”。

邓小平的思想和语言都朴素而灿烂

任公伟:马克思在《德国意识形态》的文章中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思想和语言、文案和形式,在邓小平眼里不仅要一致,在实践中也要表里一致。 现在我们再次阅览《邓小平文选》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邓小平朴素的思想般的措辞。 结合至今随处可见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空的措辞,学习邓小平的思想风格和语言风格,特别亲切。

我们阅览邓小平文选时,常常会被他的思想与语言的质朴所感染,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感染中,领悟着他传播给我们的哪些睿智的新闻之真谛。当我们流连于其中时,时时难以分辨是什么打动了我们,是他的思想?还是他的语言?这种情景与著名作家王蒙写自己读《老子》时的情景十分相似。王蒙写到:“在读《老子》的时候,我们简直难以分清那些是思想的玄秘那些是语言的玄秘,那些是思想的闪光那些是语言的闪光,那些是思想的有序那些是语言的有序。”只不过,和老子相比,邓小平的思想和语言都是质朴的,虽然质朴,却同样熠熠闪光。(王荫桐 任公伟 聂晓民)
不自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