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6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4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本周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驳斥了“中国人口逆淘汰”的说法。 文案指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事实上,这个说法都只是不存在前提的“假设”。 根据
复印件,“中国人口被反淘汰”的说法已经存在好几年了。 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中国实施城乡差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城市素质高的人出生率低,农村素质低的人出生率高。 这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农村低素质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高素质人口增长缓慢,最后中国整体人口素质下降。 据此,认为中国现在的人口状况进行了典型的恶性循环,中华民族整体质量下降,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恶化,形成了所谓的“人口素质的逆淘汰”。

之后,“人口逆淘汰”的说法一时受到关注,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对策之一是改变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城市生活者、硕士、有博士学历的人多生育。 这样,中国的“人口逆淘汰”逐渐被每个人视为现成的事实,被广泛引用。 也有人认为“人口逆淘汰”严重到“几成雪崩的趋势”。

根据“人口素质逆向淘汰”论者的逻辑,中国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生活人口占大多数。 实施城乡差别生育政策后,由于农村出生率高于城市,农村生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 农村生活的人口整体素质低于城市。 因此,农村生活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是低素质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最终导致整体人口素质的下降。 但是,现实中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不会下降。

根据文案,人口素质最包括教育素质和健康素质。 从教育素质来看,根据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从1982年到2000年,中国人口的粗文盲率从22.81%迅速下降到6.72%。 人均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18年上升到2000年的7.42年,提高了2.24年。

从这方面来看,从1982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总体人口文盲率持续下降,从24.36%下降到8.26%,下降了16.1个百分点。 另外,所有农村生活人口的人均教育年限也在上升,从4.68年上升到6.76年,也是逐渐上升的过程。 由于农村生活人口人均教育年限一直在上升,因此农村生活人口增加的结果是全国人口人均教育年限增加,而不是全国人口减少的人均教育年限。

从人口健康水平来看,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一直稳步提高,从1982年的67.88岁上升到2000年的72.43岁。 全国各省人口的预期寿命在近20年间变化幅度不同,但趋势稳步提高,不是一个下降。 因为起点本来就低,所以一部分时期其上升的绝对幅度比城市大。 2000年农村的预期寿命为70.63岁,2005年提高到73.61岁,5年内提高了2.98岁。 同时期城市生活人口的预期寿命只提高了2.46岁,比农村生活人口几乎减少了0.5岁。

文案指出,从这些可以看到,农村生活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预期寿命都在提高,它并没有拉全国人民的后腿,相反,它和城市生活的人口提高的进程一样,都是在上升的。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口素质正处在逆淘汰过程并几成雪崩之势”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由此延伸演绎出来的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评价和各种建议对策,自然也没有科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