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71字,读完约8分钟

邓华( 1910-1980 )湖南省邹县(现苏仙区)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三十六师政委、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第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等,后来参加了长征。 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司令官、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区司令官兼政治委员、陕西甘宁晋绥联合防卫军进驻第二旅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官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官、辽西军区、辽吉军区司令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司令官、第十五兵团司令官。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官、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官兼代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邓穗眼里,父亲邓华是儒教之将。 邓华12岁时进入乡县(现苏仙区)的教会小学新华学校读书,学习英语、数学新课,后来来到长沙有名的学府岳云中学。 井冈山的红军队伍中,像邓华这样有文化的人很少,他由推进干事、组织干事开始,20岁担任师级指挥家,率领部参加了5次反“围剿”作战和万里长征,在华北战场上开拓晋察冀抗根据地。 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他依然战战兢兢地工作到生命的最后。

在儿子眼里父亲是儒家之将

记者:在你眼里,爸爸看起来怎么样?

邓穗:是儒教之将。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战胜不了敌人。 有件事,1928年父亲所在的33个团被命令去桂东山区游击,中途在水口町分支,西南向郴州,东南向桂东时,内部有两种意见,一个人想回乡作战,我想熟悉回乡的情况。 和父亲同在33团的表妹颈培之也劝他回家打游击,但没能说服他。 没想到首培之会回到家乡被敌人拖累,后来牺牲了。 当时父亲只有18岁,这个选择体现了他敏锐发现的内在力量。

记者:听说你爸爸喜欢唱京剧。 周围经常有留声机。

邓穗:父亲有一台用手摇的留声机,多年后,父亲通过听唱片学京剧。 高兴的时候他一边听一边唱,工作紧张的时候也唱京剧,现在的话放松自己。

那一年,父亲和部队乘坐北上抗日的列车,士兵们要求父亲来京剧。 父亲没有唱关于男女悲欢的歌,而是选择了“穆桂英挂帅”。 据父亲透露,这次抗日穆桂英出征,抵抗外来侵略,父亲的歌鼓舞了保卫士兵们家保卫国家的斗志。

木造船创造了打军舰的奇迹

记者:在邓华将军的革命生涯中,打过很多美丽的仗,你认为哪一场最有代表性?

邓穗:父亲一生荣马俱戴,十几岁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发生了革命。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飞越泸定桥的过程中,我父亲领导的部队首先建立了铁丝沟这一重要阵地,切断了敌人对泸定桥的增援,为西岸红军夺取泸定桥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当然,我父亲最有代表性的战斗是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 1949年12月14日,当时的十五兵团司令官父亲正式接受了解放海南岛的任务。 登陆海南岛之前,解放军刚在金门一战中失利,海南岛隔海相望,比攻击金门更难。 参战部队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没有机械化渡海工具,由三无空军海军支援。 父亲制定了积极准备分批偷渡和大规模强行渡河两者并行进行的战斗方针,以老渔民的老船夫为师摸索海峡的风向、潮汐、水流规律,及时保证了海上训练的正常进行。

因为买不到登陆艇,父亲决定把装备在10轮大型卡车发动机上的土炮艇和木帆船作为第一渡海交通工具。 1950年4月16日19点30分,根据父亲的命令渡海兵团万舟一齐发令,在敌海军空军的迎击攻击下,双手挥动旧木帆渔船渡过琼州海峡,以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的国民党海南岛防卫总司令官薛岳的名字命名,即伯 红军长征时期,薛岳不得不说指挥国民党军队包围破坏红军,这次为当年报仇。

记者: 1979年和父亲一起回过海南岛,当时是什么状况? 还记得吗?

邓穗:那时父亲在广州养病,身体不好了,但想去海南看看。 我和父亲一起去的。 父亲也去了三亚。 当时海军组织排队欢迎。 父亲身体不好,走得很慢,但我觉得他的心情很高兴。

他是志愿军的第二任司令官

记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你爸爸又创造了什么奇迹?

邓穗:海南岛解放一个多月后,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了。 当时,中央军委将东北边防军战术预备队13兵团部署在鸭绿江地区,随时准备渡江支援,我父亲担任13兵团司令官。 抗美援朝正式敲响后,彭德怀老总是志愿军司令官、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我父亲是副司令官、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 美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之师,在走向战场之前,父亲对母亲说了一句话:瓦罐在井上裂开,将军无论如何都阵亡了。 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父亲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多次说父亲的作战勇敢、细心、出好主意,是好助手。 毛主席也多次见到父亲,甚至说“去了放心了”。 朝鲜战争前五次战役结束后,彭老总因病回国接受治疗,病愈后主持军事委员会工作,父亲担任代司令官兼政治委员,1954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官,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 在朝鲜战场的关键时刻,父亲给毛泽东写信,建议进入阵地防御坑道战。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我父亲指挥的,也指挥了金城反击战,美国赶紧签了停战协定。 志愿军说是最可爱的人,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第二个司令官是谁。

记者:这也是一个奇怪的事件,为什么很多出版的关于邓华将军的书里没有提到这个重要职务呢?

邓穗:那个时间是1954年,已经回国了,所以现在有些人不太知道。 当时的报纸也没有刊登。

昏迷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死

记者: 1959年以后,你父亲冤屈了十几年,当时是什么情况?

邓穗:父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离开部队,到四川省当副省长,分管农业机器。 父亲无悔地看农业机械书,看拖拉机,看发动机,兢兢业业。 在四川省,父亲让母亲把所有的黄军服拿到洗衣店去染成黑色,帽子也不例外。 他自慰说:“太平是将军造的,将军在哪里享受太平?” 尽管处于逆境,父亲始终相信党,对毛主席表示深深的敬意,说:“长征的时候,没有主席红军就结束了。” 他对我们说“相信党,相信人民,我的问题历史会得出结论”。

粉碎“四人组”后,父亲调到北京军队工作,但没有平反,他一直在等。 这时,父亲感染肺炎引起了并发症。 临终前,我向父亲透露,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的平反通知书在军事科学院的大会上发表了。 父亲听了以后,眼睛湿润,希望能记住几句话。 “感谢党,党别忘了我的退伍军人,想做更多的工作啊。 很遗憾,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昏迷时,嘴里说:“我战斗了几十年。 人民认识我”,“我没有死。 战斗不死。 我不会死的”,他反复说。

父亲的教育使他受了一辈子恩

这次采访是邓穗家,房子布置简单,没怎么装修。 书房里桌子很大,有几张沙发,剩下的是一堆书。 书房正面的墙上挂着邓华将军的大照片,大照片旁边摆着两排小红灯笼,邓穗解释说应该像以前传下来的那样在父亲的照片旁边挂白色的,但时间久了,孩子们觉得应该挂红色的。 “在我们心中,父亲永远是英雄”书架上的玻璃上还贴着邓华抗美援朝时拍的照片。 照片中邓华的眼球眺望着远方,微笑的眼睛有自信和从容。 邓穗说这张照片排了好几年了。 每次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时的父亲都在和强大的美军战斗,而自己的困难并不算什么,他就这样从父亲那里得到了力量,认为“父亲没有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任何财产,但留下了精神财产让我们用了一辈子。”

和父亲邓华一样,邓穗全身都有浓重的卷轴味,服装朴素,连手表都没戴。 这位前军事科学院的干部很谦虚,他告诉记者他父亲从各方面严格教育孩子,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父亲与周围的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夹着尾巴做人”。 这个家训和现在不太一样,现在的孩子主张个性。 “我父亲希望我们不要特别。 他害怕我们依赖父母形成骄傲的风气。 父亲总是强调我,有一技之长,不要依赖父母。 后来,有些朋友跟我说,你不像高级干部的孩子。 这些都是父亲对我教育留下的影响。 ”。

邓穗还动情地回忆起父亲的一段话,“父亲跟我母亲讲过,说从别人的眼光看他,会评价他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可父亲却觉得自己并不聪明,但是很勤奋。这句话对我很有教育意义,我自己认为,我也是这样,我也不聪明,但我也很勤奋。”说完,邓穗自豪地笑了,为自己,也为父亲。(记者 侯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