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5字,读完约5分钟



1983年,年广九在执秤卖瓜子。他炒出的瓜子香脆可口,很受客户欢迎。新华社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7月2日,安徽芜湖,73岁的年广九从口袋里拿出一捆名片,小心翼翼地取出自己的一张,马上背对着上面伸出一只手。

名片背面用红色字体印着《邓文选》第三卷第371页的话——在农村改革期间,安徽省出现了“傻瓜瓜子”的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他说赚了一百万美元,主张动他。 我说我动不了,人们说政策变了,弥补不了失败。

几行赤字比正面年份宽九个名字大一号。 作为“傻瓜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九曾两次入狱,两次公开于邓小平,经历过四次婚姻,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人”、“个人经济迅速发展的晴雨表”。
名片背面的话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提到的。 那年广九被监禁,邓小平的话客观上改变了他的立场。 经历了这次低谷,“傻瓜”的事业,又开始了。

天花板上有两台吊扇在旋转,由简陋的铝合金窗户和水泥墙围着的楼层,不仅是做仓库,也是年复一年的9个接待室和办公室。 位于这座芜湖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上的三层小楼是10多年前建的,现在看起来和周围的楼有点不相配。

年广九说自己没有文化,浑浑噩噩,不讲究体面,不讲究小事。

他确实是个小人:在说话的间隙,他用手挖鼻孔发射,用刚才的手指把烟递给记者。 说到愤怒的地方,他说脏话,假牙也喷出来了,他又捡起来塞进去,笑了。

至今,年广九仍经营着他的“傻瓜瓜子”,在全国许多省市设立了“傻瓜瓜子”专卖店。

年广九踌躇满志,但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傻瓜瓜子”逐渐淡出,成为一个符号。

与政府部门合办

那时,我是你们认识的“骑士”。

【背景】1972年,年广九开始瓜子生意,生意蒸蒸日上时,他做出了大胆的决定——雇佣工人。 1984年,年广九雇佣的工人达到了103人,自己也成为了亿万富翁。 由于超过了当时国家关于个人家庭雇佣者最高8人的规定,中央传来了“年广九是新型资本家”的声音。

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区委第3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傻瓜瓜子,一动群众说政策改变了,人心惶惶。 邓小平的态度使年广九相当坚定,他为了保险要求“红帽子”与政府部门和国营机构共同经营。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的生意在慢慢变大吗? 你靠什么?

年广九(以下简称“年):我没有文化,但我知道为什么死,生意不会撒谎。 我必须说信用。 我炒的瓜子味道很香,一个大,还缺两个,长了,别人认识我这个瓜子,出名了,生意更好,七几年我万元户,然后吊着“傻瓜种子”。

新京报:但是后来发现招聘人数超过了标准,为什么要招募呢?

年:当时有必要这样的人带头啊。 社会上有那么多闲散劳动力,怎么配置? 因为没有地方,那时需要这样的身体率先吸收他们。 我是这么想的。 邓小平也是这么想的。

新京报:你有什么特别的条件吗?

年:条件简单,首先需要力量,需要搬运那么多原材料和成品。 其次身高在1米7以上,炒瓜的时候需要明确的温度计。 还有,有文化有教养。 我不认为我不会读写,当时的工人大多高中毕业了。

新京报:当时有人说你的雇工是剥削,是资本家,你觉得怎么样?

年:在这个我的工人中最了解。 我没做过面子工程。 我几十年没用过豪华的办公室了。 另外,我不花企业的钱买了豪华的轿车。 与其节约哪些钱不如扩大生产,送给工人?

当时的弟子大多现在发展很快,我的技术是企业品牌,他们学到了。 我雇了工人,又带领了很多人富裕起来。

新京报:面对一个人的暴露,你考虑过放弃雇佣者吗?

年:(暴露了我)谁在吃饭,说话没头疼,事实说明我是对的。 那个年代应该个人牵引国营,八几年的时候,我工人的月薪有五百多元。 只是我放了他们,他们没去。

后来有人报警邓小平。 当时邓小平说要离开。 看,对质疑的人说:“傻瓜我知道。 你们还不是很好。”

我做生意,不是搞政治,但我知道他的话。 这是命令,支持我这么做。

新京报:但其实,你后来寻求了合作经营的方法。

年:那是一顶“红帽子”。 八几年来,民营企业仍然受到限制。 许多家庭是死亡,死亡的死亡。 我必须为公司找到路。

很多官员不擅长做生意,他们想阻止你。 我只好暂时妥协,只好与新芜湖区劳动服务企业签订芜湖县清水镇工业企业两个联营协议,成立了芜湖市傻瓜瓜子企业。

新京报:那个时代,联营和个人对你来说会带来那些变化吗?

年:联营以前,我在昆山的瓜子工厂,一年能挣几百万美元,联营后,我的月薪只有520元,朋友的妻子瞧不起我。 我的第一任妻子多次争吵,说:“一年没赚一百瓶钱,赚那一万元。” 最后和我离婚了

我是全国第一个合作经营的个人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寻找民营企业当时迅速发展的新路。

新京报:找条新路有那些压力吗?

年:第一是雇佣者的问题,有些官员看不惯,中央同意,地方总有人不执行,对付他们很头疼。 那时,我像你们认识的“骑士”(堂吉诃德)就是要和他们战斗。 结果,你要和那个人战斗。 需要变革,需要突破。 这得有人带头,没人站就得我站。 谁让邓小平说我的? 我有这个责任。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那条“新路”成功了吗?

年:对我个人来说不能说是成功的,但对当时的民营企业来说确实是突破和尝试。 毕竟,我们活着,发展迅速,事后说明这种方式可以复制,许多公司就是这样迁移生存的。

[1][2][3][下一页] 【:朱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