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0字,读完约3分钟

据《重庆晚报》报道,2月21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等市领导人与参加“两会”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委员进行了座谈。 听了大家的发言,薄熙来专门就“批判”的话题进行了有趣的谈话。 他说,我们必须听批评的话,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 批评也是我们避免盲目犯错的宝贵支持。 所以,我们也感谢批评的话。 对于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市委、市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议后认真分解、整理,逐一研究执行。
薄熙的这种表现也不是“反复无常”,而是“放箭”。 那为什么对薄熙来说“批评”也需要感谢“批评”?

第一,这是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措施和具体体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大兴批判和自我批判之风”。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李长春在今年的全国展开部长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媒体”,实际上是善待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面监督和批评。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重庆市对中央有要求,地方看行动,中央政令畅通,保证了中央各部署的贯彻。 打黑是中央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是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重庆市也同样脚踏实地,不经过场地,坚决,很有力,比较有效。

第二,也体现了重庆市领导的理性思考和正确认知。 薄熙来汲取历史智慧,老话说得好,说“哀大不会太无心”,有盛世百家争鸣。 我们现在构建了和谐社会,说“批判”的话好像没那么和谐。 这是肤浅错误的认知。 看看那个“和谐”字的象形和会意就知道了。 “调”字由“言”、“比”、“白”三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组成。 首先在“言”字旁边,是人说话的意思。 “比”是比较,是争先恐后,飞跃性地发言的意思。 “白”是白话,是说实话,说实话,说心里话,理解,说清楚的意思。 实际上,如果人们连“批判”都不想,那才是和谐社会最大的悲伤、最大的忧患。 所以,薄熙说“民主就是力量”,但正确的批判是尖锐的武器,可以割破枪枝剑,斩荆棘,打开生动、百家争鸣的盛世局面。

第三,这是重庆打黑一举成名,但工作不骄傲的真实写照。 重庆的黑打不仅引起舆论的井喷,还继续引起社会的强烈影响。 在信息舆论“聚光灯”下,重庆率先进入,各种各样的声音蜂拥而至。 有些人受到了表扬,有些人受到了批评。 有人鼓掌高兴,也有人说三道四。 去年10月末和今年1月中下旬,薄熙来以2次公开表现,专门为打黑打起精神,发誓“不受杂音干扰,打黑斗争进行到最后”。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误解重庆打黑是不允许批评的,也有人给人留下“老虎屁股不可碰”的印象。 其实不一定。 当然批评也要具体解体。 这次薄熙来的第三次表现是告诉大家,从重庆打黑到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监督和批评。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强这样的不堕落打黑英雄的车辙和悲剧。 正如薄熙说的,受到正确的批评,“希望我们不要盲目犯错”和“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修正”。 只有这样,这个城市才“大有希望”。 (梁熙璋)


不自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