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5字,读完约6分钟

“艺术是国际、友国、友城、友好交往的桥梁。”中国贵州籍青年艺术家陈顺林作品在新加坡展出及传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地域性、民间性实践的艺术成果,积极发挥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艺术作品连接东南亚文化艺术的交流。用画笔缔结友谊,用艺术作品传播了中国西南山区村里的故事、讲好贵州民间艺术的故事,推动新时代贵州民间艺术与对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繁花·重塑》展览将开启一个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创造性的跨界对话,邀请人们探讨关于美的多元标准,提倡内外兼修,身心的和谐之美以及拥抱自然和艺术的高雅之美。

【繁花】代表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同时预示着世界文艺的春天即将到来,伴随着文化大融的时代春天来临前,艺术与艺术家像花儿一样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朵朵绽放。

【重塑】代表着创造与更新,同时预示着东、西方艺术家的解构与融合,重构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性艺术形态。

国际艺术对话】中国艺术家与新加坡本土艺术家的一次国际对话,这不仅仅是一次新加坡Art SG的平行展览,而是一次代表“东方意向现代性绘画”的绽放。

展出的四位艺术家,一位来自马来西亚,他的画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也带有一丝“海上之花”的浪花翻滚的感觉,整个画面充满着“幻像”,这种画面曾经在欧洲美术史里的“未来主义”构成里出现过,但完全不是那种为形成主义而复制“主义”的画面,艺术家与自己对话着“地域之花”,从而形成“幻像的海域之花”。

一位是来自于中国贵州籍的艺术家陈顺林,展出作品之一是油画《夹竹桃》,画面鲜艳而又充满“危险”,夹竹桃是中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一种长青植物,是花、又是树。这种树的花朵从夏天可以开到初冬,花期跨越三个季节,在美丽而又鲜艳的色彩外衣下藏“危险”,这种树会产生一种类似麻醉剂的液体,如人类与动物误食则会产生幻觉或是昏迷。这就是夹竹桃的本性,艺术家通过半具象和半抽象的绘画方式结合,表述出山里的花朵美丽而又有危险,从而也暗示着“一切美好的外衣下面或许藏有危险”。艺术家运用了古老中国的传统绘画“以物喻人”的表达方式进行尝试描绘,也是西方的具象与东方的意向融合,创新了油画语言上的表达。画面表面上看去是绘制了一朵盛开的夹竹桃花,其实艺术家陈顺林巧妙地用花瓣解构了“立体主义”的几何化分割,同时在分割中产生了意向的“虚影”,这种虚影里视乎有“东方意像化神秘的符号”将要冲破画面,呼之欲出的“精灵”的形象,随着画面拉伸的线条而困于画面,从而形成陈顺林东方根系的神话与贵州民族文化的艺术化实践。

两位新加坡本土艺术家,他们都具有国际艺术家的履历。

黄意会的作品里表达出如同赵无极一般的东方诗情画意,然而他的表达又与赵无极不同,他更加关注海里的生物活动的形态,浪花与海洋生物的关系上进行描述,这种地域性的关注与思考,只有长期生长在海域的东南亚画家才能感受得到。大海温柔而具有可怕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危险的,也是美好的。他的作品表达与中国艺术家陈顺林的表达方式类似,都是站在地域性里表达那种美好而又有一丝地域不确定性的危机。

杨可均的绘画是充满神秘而有具有国际视野的画家,他画面呈现的空间是一个倒立的“自我”组合空间,这种空间的手法有点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巴塞利茨的表达手法,呈现终于的画面又完全不同。展出画面里描述着郁金香色彩,也像鱼尾几何形,这种几何状让新加坡地域的观众觉得熟悉,倒置的空间会让人感觉迷幻这就是杨可均油画艺术的高妙之处。

参展艺术家介绍:

翁书杰(Andy Yang)生于1973年,在吉隆坡的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获得了实践和理论的美术教育,这是他获得平面设计文凭的基础学习。他是一位多学科的新加坡艺术家,过去的二十年里,他的实践涵盖了绘画、素描、装置艺术以及表演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他对扩展绘画的视觉性——尤其是在抽象领域——有着持久的兴趣,他在各种支持下用油画、丙烯和墨水进行的探索,展示了他在各种媒介上的技术精湛和灵巧。由于他在艺术领域的大胆探索,他被奥迪委托为e-tron GT定制一款名为“Electric Dreams”的作品,用于2023年的新加坡汽车展。他也被包括位于圣淘沙名胜世界的ESPA以及新加坡的One Farrer Hotel & Spa进行委托创作。

 

 

陈顺林,1985年生于中国贵州,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2016年受法国政府邀请的访问学者,2022年6月受聘于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陈顺林在法国巴黎与其北部省里尔分别举办过个人作品展,获得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的艺术家之一。他曾多次获得国际绘画大奖,2021年11月新水墨作品《夹竹桃与书系列之爱》受到俄罗斯、英国、法国、墨西哥、马尔代夫等大使及其文化中心签发国际艺术交流证书,专业学术上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作品被北京东岳美术馆、法国鲁贝市博物馆、法国里尔市文化部、法国巴黎市政府美术馆、瑞士瑞鑫集团美术馆收藏、部分国际专业机构以及个人藏家收藏。

 

 

黄意会,1954年生于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大学生物系学士。他自幼喜欢艺术创作,毕业后追随内心的呼召,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自1983年起,他多次获得国际绘画大奖,作品除了被专业机构以及个人藏家收藏之外,同时黄意会受邀至美国、荷兰、巴黎、日本、上海、台湾、深圳及东南亚各国展出;作品也典藏于美国IBM、花旗银行、新加坡苹果公司、新加坡大华银行、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发展银行、德意志银行、新加坡美术馆、日本福冈市美术馆、台中国立美术馆、法国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等。

 

 

杨可均,生于1957年,毕业于南洋美专,在张荔英的力荐之下,于195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他就读于当时世界三大艺术院校之一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他的学长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如林风眠(1900-1991)、徐悲鸿(1895-1953)、潘玉良(1895-1977)、吴冠中(1919-2010)等人皆毕业于此。杨可均在巴黎期间,曾与华裔抽象绘画大师赵无极(1920-2013)和朱德群(1920-2014)一起作画。杨可均1960年代后期返回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受法国现代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介于抽象与半抽象之间,将西方油画复杂的色彩关系,加以动态处理,融入东方的“意象”美学要素,形成了凝聚着个人情感表达的视觉语言。其艺术造诣和高度在亚洲和欧洲被普遍认可,他的作品大量被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大中华区的重要公私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