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3字,读完约5分钟

国外中心

1996年成立的海外中心是突破中国新闻社以前传达的通讯稿业务,为海外中文媒体提供报纸版面服务的大胆尝试和探索。 十年来,海外中心将通讯社的简单“供述业务”转变为“提供业务”,将“原稿落地”转变为“纸面落地”,为对外信息业务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6年5月,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外中文媒体的对比性服务,切实支持和援助国外中文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式成立了国外中心。 时任社长的郭瑞在全公司的业务会议上指出:“这是发挥整个采编系统的性能、改善业务方法的大胆有力的尝试,也是对外报道业务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突破和开拓。”

年6月,海外中心开始试制在海外中文媒体上复制大陆时政、社会、经贸、体育、娱乐信息的报纸布局。 十年来,海外中心建立和加强了特电、专业评价、专业版、专辑工作,多次“对突发报道取得时效,对重大报道不泄露,对敏感报道不可避免”,大致到年为止,年对外供应版为51500

除了提供日常信息布局外,海外中心对外提供了专题报道布局,开辟了主题素材多、战线长、范围广、迅速反应、深度报道占优势的新途径。 江泽民访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大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伦敦奥运会等重大新闻专业版接近海外网民,布局语言活跃,受到广泛肯定和欢迎。

为了让海外中文网民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海外中心从2002年开始发表立足于华侨华人观点的时事评论专栏,每天刊登中国的时事评论。 这个专栏选择广泛,观点新锐,短小精悍,深受国外网民欢迎,已经连续10年没有辍学,累计出版3000多份复印件,出版了7本评论精选集。 从2006年到2007年,在专业评价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始向重要媒体提供更上层的“社论”、“社会评价”,在吸引海外舆论、响应海外关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009年,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海外中心专门设立了自媒体部,为海外中文媒体提供网络服务业务,发表了“网络评论”,吸引了网络舆论。 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供给版的对比性、影响,海外中心改革了采编管理系统,根据地域属性和业务关联度,设立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三个主要部分。

海外中心的对外业务不仅比较有效地整合全球媒体资源,节约了价格,而且为世界中文媒体获得不同的产品服务,获得市场竞争的特点和所在国主流社会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新闻社,简称“”,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第一信息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湾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其联系的外国人为第一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

经刘少奇命名,1952年10月1日由中国情报界和华侨界名人成立。 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创立者和领导。 发起者是金仲华、胡锦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情报界的名人。 有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了第一任社长。 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进步文化人范长江、胡诚之等成立的爱国进步情报机关——国际情报社。 承担的职责有对外情报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新闻总汇、国际通讯社。 要履行职能,首先有四种形式。 一种是以前传达的形式的报道,包括复印件、照片通稿、专题报道等。 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新闻、视频、手机邮件等。 三是海外中文报纸的提供。四社刊。

目前员工2000人,总部设在北京,拥有46家国内外分公司。 在北京、纽约和香港设立新闻中心。 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新闻发布系统,每天24小时全天候向全世界发布复印、照片、互联网、视频、手机邮件等各种信息新闻产品,顾客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亚洲最早上网的中文媒体chinanews于1995年在香港成立。 1999年1月1日,总公司在北京开设了中国信息网,简称“中新网”。 中新网继承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高雅”,在众多平面媒体投稿中具有独特的特征。 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信息网站也是世界中文网络原革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的文案供应商。 2000年1月1日创刊的《中国信息周刊》是目前中国最有名的时政周刊之一,用英、日、韩、意等4种外语出版了5种版本。 以其敏锐、深度、敏锐、独特的精神坐标在国内的信息周刊杂志中有着独特的特征,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很大的人”,鲜明地刻在网民心中。

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华文媒体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次。 在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提案下成立了以“服务、交流、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个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