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4字,读完约6分钟
1987年8月28日,国务院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提出了把海南岛变成省的议案。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允许国务院组成海南建省筹备小组,原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被任命为筹备小组组长。
我们公司的领导闻风行事,决定把广东分公司驻海南的记者站提升为分公司。 我被命令于12月25日到达海口,首先以比较便宜的价格购买了200平方米以上的“楼花”。 自己还住在记者莫成雄家不到7平方米的储藏室里。 到1988年1月,聚集在海南中央和各地的媒体上。 我在想离开北京前总王潼希的念念不忘。 必须抓紧信息报道环节的推进事业。 怎样才能切断情报报道的先机呢? 我咨询莫成雄,他是海南稳定人,相当熟悉地方情况。 无论是海南各界还是海外参加者,应该关注的焦点都是今后建立的海南省、大特区,你认为特殊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特殊的? 当然,我也很在意建省的具体过程。 港澳地区就在附近,我也很在意对自己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发送了评论稿《海南耀首望惊雷》。 但是香港只刊登了《文汇报》之一,反应冷淡! 我们在海南,最权威地回答上述问题的是许士杰,中外注意到他公认他将就任海南新省的第一任省党委书记。 我们的决定:要用成千上万的方法,尽快采访许士杰。
这个时候我们收到了消息。 许士杰将于1月16日去北京参加重要的会议。 住在原区党委大院的独门独院,门口设置岗哨,他和梁湘等外来官员们都约定在食堂吃饭。 的住处离餐厅约200米,依靠招待所旁边的椰林小路是必由之路。 1月15日傍晚,我早早地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等着。
终于,吃完饭的许士杰悠然地走了起来。 我说:“许书记,我们要求你答应,回北京回约翰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 许士杰温柔地看着我说:“你想说什么? ”。 我把采访的纲要交给了他。
许士杰借落日馀晖仔细阅读全文,想:“太好了。 我会回答你们的要求”。 他对着站在后面的秘书陈锦棠说。 “陈先生,记住,到时注意。 ”。
1月30日,许士杰回到了海口。 据到达机场的莫成雄介绍,有300多人前来迎接,接受采访的记者超过了一百人。 但是,徐书记下飞机后,坐专车,从机场侧门径直回家。 我说,约定书记是否记得他答应过。 晚饭时,陈秘书允许我们: 7点半接受采访。
这次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许书记坦率地、真实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 外传的中国必须实施“一国三制”。 海南建省有“对抗台湾”的感情等暂时问题,最后许书记对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说了特别动人的话。
写稿子十点多,我赶紧交给莫成雄和陈秘书,等了短短十几分钟,许书记进了秘书处,把稿子交给我,“好。 送吧”。 我看着稿子的开头写了“这篇稿子的主题素材掌握得很好”,在下面签了“许士杰”这个字,我心里热乎乎的。 当时海南记者站还没有配备传真机,幸喜莫成雄很聪明,找到了行署机密室的负责人,终于在定稿之前,把原稿还给了总编辑室。
在这次采访中,仅香港就使用了13份报纸。多个刊登在头版头条。 我在研究部的顾野平的帮助下,把能找到的报纸的复印件全部发给了陈秘书。 后来,陈告诉我,徐书记看到这么多反馈,非常高兴。
许士杰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地方高官。 我在海南两年间,他接受过5次记者采访我公司与这项事业有关的还有经验丰富的徐泓同志、赵胜玉同志、顾时宏同志。 我们必须集中小组的力量,兢兢业业,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采访大纲。 书记为我们热情地描绘了他对海南大特区文化迅速发展的构想。 坦率地介绍了新政府干部的情况,幽默地说明了“妇科病”的传闻(外间风传海南当地干部只能副职,得了“妇(副)科病”)。 他坚持洋浦开发问题,对外之间所谓的“租界”、“卖国”这样的误解,一边感到愤懑,一边作了和平正确的解释。 这些采访原稿除了在国外广泛使用外,无一例外地以转载于《海南日报》的形式刊登在头版重要的位置。 这有利于我们公司在地方推进事业。
中国新闻社,简称“”,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第一信息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湾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其联系的外国人为第一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
经刘少奇命名,1952年10月1日由中国情报界和华侨界名人成立。 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创立者和领导。 发起者是金仲华、胡锦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情报界的名人。 有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了第一任社长。 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进步文化人范长江、胡诚之等成立的爱国进步情报机关——国际情报社。 承担的职责有对外情报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新闻总汇、国际通讯社。 要履行职能,首先有四种形式。 一种是以前传达的形式的报道,包括复印件、照片通稿、专题报道等。 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新闻、视频、手机邮件等。 三是海外中文报纸的提供。四社刊。
目前员工2000人,总部设在北京,拥有46家国内外分公司。 在北京、纽约和香港设立新闻中心。 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新闻发布系统,每天24小时全天候向全世界发布复印、照片、互联网、视频、手机邮件等各种信息新闻产品,顾客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亚洲最早上网的中文媒体chinanews于1995年在香港成立。 1999年1月1日,总公司在北京开设了中国信息网,简称“中新网”。 中新网继承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高雅”,在众多平面媒体投稿中具有独特的特征。 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信息网站也是世界中文网络原革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的文案供应商。 2000年1月1日创刊的《中国信息周刊》是目前中国最有名的时政周刊之一,用英、日、韩、意等4种外语出版了5种版本。 以其敏锐、深度、敏锐、独特的精神坐标在国内的信息周刊杂志中有着独特的特征,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很大的人”,鲜明地刻在网民心中。
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华文媒体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次。 在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提案下成立了以“服务、交流、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个成员单位。
上一篇:要闻:中国信息社辉煌六十年
下一篇:要闻:中新社电影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