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新一期刊登了评论家复印件。 根据复印件,邓小平当时提出的“三个有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今天也要以“三个有利”为尺度衡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得失。
评论家钟国兴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人们常常感慨万分,幸运的是我们国家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由当时有点僵化的观念构成的臼。 什么观念曾经维持了僵化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窒息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突破这种观念臼和僵化体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是在处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道路。
人们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有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和国内很多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没有步调,理论界就改革开放的性质进行了争论,“关键是‘资’还是‘社’的问题。 评价的标准应该首要看是否有助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这句话直指问题,击中核心,开朗内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引向了新阶段。
“三个有利”是鲜明的尺子,可用于衡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许多大是非。 至少有两个意思。 第一,概念上对姓“社”姓“资”问题进行空洞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那些方法应该能更好地处理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重大实际问题。 第二,我们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准。
三句话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尺度,切开了理论上的纠缠。 多么深,多么直,多么痛快! 这回答了在改革开放问题中,是用概念测定实践还是用实践测定概念的问题。 这是因为实践标准彻底,彻底的事实求是和思想解放。 无数历史事实是空孔概念之间的争论是一个陷阱,往往混淆实际是非,白白消耗能量,而且无休止地制造矛盾,只有有这样彻底的事实上的求是精神才能完全摆脱它。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已经15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这一步一步真正有成果的前进,可以说是“三个有利”标准的体现。 今天,当时姓“社”姓“资”的争论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的思想解放尚未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所未有,每一步的探索都需要思想解放,需要彻底贯彻“三个有利”标准 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社”姓“资”的简单空洞概念争论,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 关于实际的探索和创新,不是看其实际效果,而是用一点既定的大小用空的概念来测量,区别好坏。 如果存在这样的思考,是我们事业迅速发展的障碍,必须不断打破。
中国社会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后,许多新的更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上了日程。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快速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人民的
在贯彻科学的迅速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今天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比上个世纪的问题复杂得多。 因此,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贯彻“三个有利”的标准,高度实用的系统思考,不要单纯从理论和经验出发,而要简化和概念化问题。 特别是,请尽量不要将人们复制到简单定性的概念中,不要用默认模型轻易掩饰实际问题。 不要轻易用对立、斗争的观点来区分人们。 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 否则无法处理中国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 也可以做问题,多做问题混合。 只有处理社会一系列重大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追求的。
改革开放29年,如果回头总结,问什么是我们所做的正确的事件,那么回答就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是正确的,否则就不正确。过去如此,将来当然也是如此。因为此我们在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把握住了这一些,就把握住了关键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