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94字,读完约14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任务的转变和成熟,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机构经过逐步调整、改革和完善,日益健全、合理、比较有效,形成了当前的团结统一、巩固正确的中央领导集体。 认真整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为了明确,本文试图以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包括一中全会)为线索,说明和证明中央领导机构的历史发展。
一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移动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开辟天地的大事。 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关于一大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以前传达的观点是,当时全国只有5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党内事务少,各地组织也不健全,因此会议的决定暂时没有成立中央委员会,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在中央 但是,党史专家王健英认为,在一大选举中选出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后成立了“中央局”。 他的复印件提供了很多有说服力的史料,现在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
中共一大的时候,党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书记”。 “书记官”当时是最小的官职,即“书记官”,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文书秘书。 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最小的官职作为党的各级负责人乃至党中央最高领导人的称呼呢?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现出与旧社会决裂、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决不会成为官僚,不会成为压迫人民的老爷。
建党初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特别频繁召开,从一大到三大,每年召开一次。 四大在1925年1月举行,离三大的召开只有一年半。 前四次代表大会都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使用“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称呼显然受到苏共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局。
1927年4月至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迅速发展到五万多人,中央机关只有中央局不足以比较有效地指导全党。 因此,有必要调整指导机构。 五大把中央局改为中央政治局,增加了一个指导水平: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三人组成。 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出现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共五大在412政变发生后半个月的紧急事态下召开,全党期待着如何回答关于从危机中拯救革命的问题。 五大未能完成这项使命,但领导体制有重大建立,开始形成中央四级的领导体制。 这个体制由中共七大重新确立,至今没有改变。 这个“四级领导体制”是: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其中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这个四级领导体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优势和适合中国共产党组织实际的基本制度,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任何情况下对全党实施集中统一的不间断领导的有力保障,不可轻易改变。
五大虽然陈独秀受到批评,但还是被选为总书记。 陈独秀五次担任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次数最多。 但是,那个称呼改变了。 我被称为书记。 两大、三大被称为委员长。 四大,五大叫总书记。
另外,有必要指出,由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不再被称为“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史上唯一在海外召开的代表大会。 这次中央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变化的明显特征之一是上级领导成员的工人成分增加,特别是推举武汉码头工人忠心地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这是当时共产主义国家干部选拔时片面强调工人成分的影响。 事实上,忠发没有在中央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之后一段时间,党的实际负责人是常务委员长兼组织部长周恩来。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代表大会。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书上记载了“团结大会、胜利大会”。 七大选举选出了中央委员44人、中央委员候补33人。 选举中多次大致如下: (1)对过去犯错误的同志,如果下定决心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也可以入选(2)在承认、照顾“山头”的同时,必须缩小、消灭“山头”(3)让各中央委员各方面 据此,7届中央委员会是聚集了地方、职场、有经验的优秀人才,在有威信的空前团结起来的领导机关。
七大重申中央机构是四级领导体制。
七大对指导机构有一个变化。 增加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战时的5位书记组成,这就是有名的五大书记。 从人员构成和承担的任务来看,书记官处实际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书记官处书记实际相当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根据党章的规定,他也是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二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统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表明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代表大会。 八大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一)中央委员会除了设置主席外,还首次设置副主席,规定是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
(二)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分开。 八大撰改的新党章规定:“中央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指导下,解决中央的日常工作。” 中央书记处的高层不是“主席”,而是改称为总书记。 就这样把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分离了,把决定机关和领导日常业务的机关分离了。 邓小平担任书记处总书记。
中央书记处有很大的权力,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任总理的国务院必须接受中央书记处的指导。 书记处的权力高于政治局委员,甚至副主席。
邓小平向毛泽东提出,书记处作为政治局的事务机构,负责向军队和国务院提交文件。 毛泽东不同意。 他强调书记处是党中央的事务机构,凡事管理,发文用中央的名义。 1958年毛泽东起草的党内指示说“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 党政军各方面发给中央常务委员会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到书记处。 通常,问题可以通过书记处理讨论决定,下达、执行。 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提出意见后向中央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 那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了主持地方大政的工作,并不都在北京,不重要的会议通常也不来北京,所以政治局总是不能召开全体会议。 书记处为了解决很多日常业务,每周开三四次会议,经常接受毛泽东的直接指导。 书记处的同志最早听到毛泽东的声音,知道中央的核心决定,比政治局的一点同志的消息更了解。
(三)新党章规定由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是党的核心领导。
(4)以下咨询废除实际存在的指导职位的终身制。 八大通过的党章增加了“认为中央委员会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个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这是毛泽东的建议,他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不当党主席。 他还提出不再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建议修改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的连选只有一次。 这个构想可以说是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职位的终身制,酝酿了为实行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的重要改革提案。
(五)选举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中央监察委员会。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选出以董必武为书记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代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党的纪律,加强与党员中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的斗争,特别是高冈、饶舌反党联盟这样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利益 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五中全会批准。
八大再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董必武再次当选为书记。
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了九大、十大两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受到严重破坏,处于不健全异常的状态。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九大在北京秘密举行。 九大党章有多项新规定,废除了八大党章中关于中央书记处、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规定。 事实上,这些附属机构也不存在了。 选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林彪、江青黑帮体系中的骨干和亲信进入中央委员会。 之后举行的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成为中央委员会唯一的副主席。 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集团的成员占半数以上。
中共九大召开后,实际职权由凌驾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中央文革集团停止活动,其职权取代了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
九大推选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聂荣臻、叶剑英为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由来已久,毛泽东任军委员会主席也由来已久。 但是,在全国代表大会上选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九大是第一次定制。 之后,除了十大以外,历史代表大会都选出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决策机构,由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 根据党章,其组成人员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控制。 另外,通常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中央委员会主席(或总书记)兼任。 例如,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华国锋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江泽民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央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是为了维持党和国家的团结稳定。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基本大体。 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军队掌握在谁手里总是关系到这个国家将来命运的重大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繁荣,社会是否长时间稳定,与中国共产党能否真正牢牢掌握军队密切相关。 九一三的事,林彪策划了反革命政变,但没有成功。 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林彪是国防部长,但没有掌握军权,无法动员军队。
中国共产党十大党章没有对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提出新的规定。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组”,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对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决定重新设立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选出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从11大起,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真正进入了正常化时期。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导致混乱的反正经验,制定了全面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制定了新的比较完整的党章,是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 大会还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
(一)中国共产党中央最高领导人改称“总书记”。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了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的决定,说明这是十年来必要和比较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事业机构,同时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十二大对此进行了调整,中央委员会不设主席、副主席,只设总书记。 总书记召集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员工以来,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最高领导职务,通常简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中央书记处继续存在和运营,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党政府军的日常工作。
(二)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机构。 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主任必须来自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顾问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是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助手和参谋。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要点和全国人民的观察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行改革开放。 新任务的提出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充实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中央领导层。 但是,由于多年没有观察到提拔中青年干部,干部队的青黄不接,而且许多中央领导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身体已经不允许在一线工作。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决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实践精神,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机构。 这个机构的设立,可以让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许多老同志完全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把年轻干部提拔到中央领导岗位。 由此,为顺利处理中央领导干部队伍老化问题,贯彻中共新任务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准备。
(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再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由中央委员会领导。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应选出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向中央委员会报告批准,第一书记由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产生。
(四)军事委员会主席必须来自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如前文所述,通常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中央委员会主席(或总书记)兼任。 但此时邓小平是第二代中央集团的核心,是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者,但他不是总书记。 为了确保党指挥枪的几乎实施,十二大新党章的决定:军事委员会主席必须来自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根据党章,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大会修改了中央书记处的职责和产生方法,规定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事务机构。 成员不是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而是由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了。 另外,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不再规定必须由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产生。
199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14大决定:中央顾问委员会不再设置。 中央顾问委员会存在十年,协助中国共产党中央进行了许多有效的实务,废除了领导职位的终身制,维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立下了历史功绩。 1992年,鉴于退休制度全面确立,取得了预期更换新老干部的效果,中国共产党的14大决定废除了这个机构。
十五大、十六大新党章没有对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作出新的规定。
根据党章, 十六大产生新的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总书记与军委主席暂时分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接受江泽民辞职,决策由胡锦涛兼任中央军委主席,又恢复总书记兼任军委主席的以前传下来。(周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