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2字,读完约6分钟
本刊记者/陈晓萍
2007年12月,甫就任广东的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在广东提出了解放思想实践科学的迅速发展观,引起了新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其实这个被称为“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更早年就有预热了。
2006年12月28日,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民主是好东西》的复印件在《北京日报》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敏感的海外媒体认为俞可平的文案揭开了新思想讨论的序幕。
一个多月后,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政治学教授谢韬的长文《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在《炎黄春秋》杂志上发表,开始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当《思想解放》成为热词时,国家情报出版局原署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情报周刊》记者的采访。
中国信息周刊:思想解放运动,通常被理解三次。 第一次是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第二次是1991年开始的关于社会主义是否进行市场经济的争论,你如何理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杜导正:汪洋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任广东省党委书记,率先呼吁解放频率高的新思想,广东有点报纸以巨大的赤字在头版上连续刊登了这些谈话。 有人推测这是有什么背景还是有什么原因。 这些演说在十七大报告中,我认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位代表、胡锦涛最近时期的演说精神完全一致。 (汪洋的演说)贯彻这些精神才是中央的支持啊。
中国情报周刊:思想解放应该在那些层面行动吗?
杜导正:我总结汪洋的演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了继续前进,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前提是解放思想。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也是从思想解放开始的,我称之为三大工程: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案,承包给家里生产。 三大工程的前提是真理标准讨论,不进行真理标准讨论。 如果是“两个一切”,怎么办冤案的平反? 怎么生产到家? 所以大前提是思想解放。
当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大造舆论》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讨论了一年多,思想一下子解放了。 核心是事实上要求的,一切都是以人民利益为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曾经决议的对错、毛泽东的哪句话为基准。 标准最终归于平民,归于人民,归于实践,思想一下子活跃起来。
这次,汪洋反复提出了小平1992年著名演说的口号:杀戮血路。 我非常赞同汪洋的故事。
中国信息周刊:从2004年开始,有人反对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有人建议暂停市场化改革。 这也可以说是这次思想解放的背景吗?
杜导正: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又遇到了坎。 如果这个坎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将进入更繁荣、更民主的时期。 这个坎通过不了,停滞了的话,现在发生的矛盾就会爆发,很危险。
中国情报周刊:你怎么理解这个坎?
杜导正: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当然,中国现在有很多问题。 我总结了四个方面。 是官员的腐败。 贫富差距很大。 治安不好; 道德崩溃。 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改革开放还不够充分,还不彻底。
比如土地问题,实际上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是20年不变,30年不变,但是农民发现承包的土地下面有矿物怎么办? 不好。 我主张可以建立永佃权。 也就是说,包括从生产到家的土地。 我没有全部权利,但我有永久的录用权。 这个权利即使继承也可以出售或转售。 这个问题的专家可以研究吧。 还有垄断公司。 国家的很多资金都投入到了内部。 这是个无底洞。 通常,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相比效率相差好几倍。
中国信息周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确立了“实践”标准第二次思想解放讨论确立了“生产力标准”。 有学者把前两次思想解放理解为“对民有利”,第三次思想解放理解为“民也有权利”,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标准。 这包括重新调整利益结构,更加尊重民众的权利。
杜导正: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 邓小平改革开放30年,处理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 这太棒了。 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处理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做中国历史上的下一项大工作。
中国信息周刊:前两次思想解放侧重于意识形态的争论。 比如实践真理,自称姓社姓资。 这次重视利益调整、制度改革创新、改革成果让人们共享。 但是,问题是,这种思想解放为什么不付诸形式呢?
杜导正:目前中国的第一个问题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述,“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民主与经济社会全面迅速发展的要求还没有完全适应”。 说坏话,这就像瘸子走路,像腿长,腿短。
现在中国经济改革有问题、垄断问题、非国有制公司的支持问题、农民永佃权问题,但这些都有必要深化。 我想这个问题不用太担心。 现在矛盾的焦点是权力过于集中,虽然是票,但是过度集中的权力,两边结合,容易产生权力交易,权力者政治腐败的问题。
中国信息周刊:也就是说发生的问题不是改革本身带来的,这次思想解放的现实意义和路径是什么?
杜导正:解放新思想,迅速发展政治民主是第一步,迅速发展政治民主的第一步首先是开放舆论,首先是我们党内,其次是国家,营造更宽松的舆论环境,营造更宽松的舆论气氛
这个提法有充分的根据。 胡锦涛今年2月18日在全国组织业会议上的谈话中强调,必须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建设鼓励探索、创新、容忍错误的环境和气氛。
所以这是现实的,通过进一步开放舆论,进一步促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治民主。 解放思想,目的就是这个。
[上一页][1][2][3][4][5][6] 【:唐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