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期待能早日看到更美丽的北川”“我认为家乡的重建,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优于物质上的给予”……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申龙和王佳明,家乡在他们心中是最重要的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到来时,记者进入两所高中,访问了英雄光环下的两个“八零后”大一学生的学习生活。
看到两个瘦脸、有点腼腆的男孩,记者很难把他们和“英雄”联系起来。 但是,北川中学高三(3)班的生活委员和班长他们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帮助老师指挥上课同学有序避难。 然后组织同学用手挖出,用棍子撬开,救出了20多个教师和学生……。

从北川到北京,从小镇到大城市,半年的大学生活让他们增长了见识,感慨也很多。 上课、自习、去图书馆读书、上网、打球……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有规律地重复着。

申龙和王佳明坦白,头顶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光环被送到中国的两个最高学府后,他们经历了适应阶段。

“去年很空虚,地震时的小影像总是在脑子里播放”,王佳明把大学的第一学期定义为“待机”状态,沉浸在对遇难的老师和同学的怀念中。 但是今年好多了,各方基本适应了”,他说。

申龙表现出大一适应阶段:“新过着太高的三生活。” 他说:“新的生活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我抽出时间理解未知的过程,像高三学生一样忙”。

“客观地说,仅凭地震前的学习成绩很难考上北大清华”申龙说:“震灾救援英雄的少年称号是国家对我们的肯定,我很珍惜它和它给我的学校机会。” 王佳明也很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地震发生的时候,像我们这样救人的老师,同学还很多。 但是,我们很幸运。 现在有机会在北大清华深造”。

作为养生,两个人并不隐瞒和其他同学在学习上有差距。 “我觉得压力很大”王佳明在原班的成绩也很好,但现在的同学是各省的精英。 “我和他们的差距在第一次考试中明显出现了。”

面对差距,两人也表现出乐观和坚强。 申龙说:“我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越来越多,缩小差距。” 王佳明说:“我觉得越烦恼,和自己竞争,朝着设定的目标稳步努力就行了。”

学习之馀,家乡的重建成为了两个人最关注的话题。 申龙说:“我认为受灾地最需要尽早重建基础设施,恢复平静稳定的生活。”“期待能早日看到更美丽的北川。”

王佳明说:“我认为家乡的重建,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优于物质上的给予。 从去年北川农务主任的自杀,到今年北川推进部副部长的自杀,心理折磨似乎比物质损失更严重。 用心灵的治愈来减轻心理负担更重要。 ”。

经过300人日夜的内心慰藉,两个男孩开始从那场灾难中寻找人生的启发。 申龙说:“所有事件都包括正反两方面,从地震中也可以学到友情、合作、献身等很多东西。” 王佳明说:“无论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与那场灾难相比,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面对即将来临的“五·一二”,申龙和王佳明均表示,正考虑在网上和校园内搞一点为遇难者祈福的活动。申龙说,如果有机会,他会在这一天选择回四川家乡。他说:“对我来说,五月十二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可以当成我一岁的生日。因为那天,我从死神身边走过。”(完)
不自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