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4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四川省很可能遭遇极端天气,很可能发生洪水,加快堰塞湖治理成为灾害救援的重要因素

遇到大馀震、暴雨、山洪时,散岩随时流入堰塞湖,水位上升,有可能诱发决堤

-堰塞湖如何解决、挖掘和保存,争论依然存在

几次涨水的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现在为了一年前不受关注,一年前被冠以最危险的“悬疑”称号。
但是最新消息再次引起唐家山的关注,根据四川自然灾害趋势会议的消息,今年四川省很可能遭遇极端天气,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加快了堰塞湖的整治,修复地震受害水库

现在,约90万立方的散岩附着在唐家山堰塞湖所在地禹里乡的山体上。 遇到大馀震、暴雨、山洪时,这些散岩随时流入堰塞湖,水位上升,最终有可能诱发决堤。

最近,本报记者3次尝试进入唐家山:前2次都因为道路中断等理由锄羽回去了。 第三次,记者终于用摩托车、步行、水路三路并用的方法,闯进了困难。

我们关注的是,在经历了“安全、科学、迅速”的应急处理后,从7月到9月的主汛期接近,在极端的天气状况和一点上进行开发利用的动议,以唐家山为代表的受灾地堰塞湖的现状和变化怎么样呢? 四川省整个灾区堰塞湖后期的管理去哪里?

三次挺进

5月14日,经过与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商,记者被允许骑当地乡民余顺友的摩托车,进入北川旧县的县城选择了危险的道路。

与许多灾区在灾后重建中恢复顺利的交通相比,这里依然是危险的环境。

通往唐家山的公路在地震中完全被破坏了。 要去,需要为工程队开通的长约7公里的工程人行道。 这条路今年2月27日开通,据说是现在进入堰塞湖最方便的方法。

路紧贴绝壁,山下是奔腾的湟江,河对面是古老县城的废墟。 中途的情景令人吃惊:湟江边的龙尾隧道坍塌了,只剩下隐藏在山里的隧道入口的横断面。 苦竹水库发电厂地震后半身沉入水中。 震灾后突然变形的山体似乎随时都会倾斜……

沿着道路,躺着土坡——塌方的碎石和泥土斜着隔断道路,刚走了1公里,我们就被迫放弃了摩托车,弓着身体,小心地选择了脚踏的碎石,凝视着悬崖和绝壁。

走了约5公里后,路上的砂石突然增加了。 碎石从山顶一直堆积着,小石子有时滚下来。 “这条路是最危险的。 我必须尽量出去,加快速度,有时看山。 ”。

记者跟着余顺友(以下称为“老馀”),陆续越过两座碎石堆和泥泞的路,哮喘时,人行道在这里突然中断。 对面山路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几个帐篷散布在山里。 馀说,这里是负责堰塞体明渠开挖一期工程的中成集团驻地。

去年,老余在河对岸给他们送饭,施工者只好租船过河。

离驻地很高的山体,是水库的位置。 地震时高高的堰体堵住了河。 水库体的中央部是泄洪道,朝向下游位置,在河道石滩的左侧明显挖了泄洪沟,潺潺的河水流了下来。

水库向前走,湖面平静,绿色不见底。 过了突然变窄的水库体的中部,绿水变得激烈了。 老道:“绿水那边有堰塞湖。 湖的水深是40~50米,但越过水库的话水深只有1~2米”

这位本报记者今年首次到达绵阳已经整整24天了。

4月20日,本报第一路记者到达绵阳。 这一天,由于突然的连续下雨,通往唐家山堰水库的工程人行道被堵住了,机器、人员、物资的进出通道完全被切断了。 本报记者最终不得已回来了。

5月13日,本报第二路记者再次进入唐家山,但在禹路因山在陡坡上滑行,再次折断了翅膀。

受约束的重建

王燕在禹里乡上游的马槽乡教书,其母亲与许多前旋风坪乡镇的居民一样位于堰塞湖下游的安昌镇板房区内。

5月14日,记者跟随老余走到工程人行道尽头,进入堰塞湖必须上船,老余打电话给堰塞湖上游禹里乡的朋友叫船。 王燕乘坐记者租的游艇,终于可以越过堰塞湖回到板房区看家人。

游艇出海15分钟,湖面从宽50米扩展到宽2300米,是唐家山堰塞湖最宽的部分。 湖面上有时排列着枯黄的树枝,偶尔有几座半高楼,几根电线杆,苍白的水露出水面。

“是地震前半部分山腰的树和建筑物”王燕说:“整个乡镇埋在水下20米的地方。 地震时,回旋坪乡内宽度不足100米的湟江突然涨水,仅三天就完全淹没了回旋坪乡。 ”。

住在山上的看家乡民,生存很艰苦。 记者在人行道上遇到了景家村的张吉财,为了回家他的背包里准备了好几天的干燥粮食。 在一个叫杨家沟的地方停了下来后,他花了一元过河的费用,用滑索过河,然后走50公里的山路就可以到家了。

在细滑下,湄江中有角的礁石,掉下来摔碎了。 震灾前,他从山上到回旋坪,穿过公路到北川的老县城,只有十几公里。

游艇疾驰,半小时后到达堰塞湖尽头的禹里乡码头。

禹里乡本来就没有码头,浅窄的河不适合行船。 现在在唐家山堰塞湖,建立了航线,归绵阳海事局管辖。

根据码头前的告示,这条码头的船通向回旋坪附近的几个小村庄,乡镇浸水的山民出城,方便船票1~2元。 码头的员工,他们都被淹没后,经过政府的训练,学会开船了。

禹里乡政府所在地叫治町,镇中心是桥。 从大桥上环顾四周——禹里乡城被枯萎的灰色所复盖,是被泥水浸泡而晒干的颜色。

两岸被洪水淹没的角楼千疮百孔,地面和墙上留下了泥土风干的土块。 在禹里乡场町,很少见到宽敞的板房,但沿途充满了轻便的帐篷。

据当地居民透露,去年唐家山紧急救援时,禹里乡在海拔786米以下全部避难,全乡1.45万人转移了5000多人。 此后一年,堰塞湖水位反复涨落,禹里乡多次被淹没。 半山禹王庙是镇上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建筑物。 即使现在,涧江村、紫阳村、水秀村等湖边的村落也有数十户民房被水淹没。

担心浸水,堰塞湖边有很多店主,在小山上配备了帐篷。 一旦水量增加,就马上上山去。 乡里至今还没有发表重建的消息,很多村民必须有救援补助金,自己用木头建造临时住宅。

而且,交通不便的禹里乡被堰塞湖进一步隔绝了。

现在禹里乡可以通过禹、都开、都汶文三条公路外出,但路况不好。 两个县内的通道(禹路,均开放)都只通过小型四驱越野车,大型车不能通行,雨季行驶更没有保障。 都汶路需要绕行700公里,运输价格极大。

卖涂料的业主说,如果只按一桶油漆计算,地震后的迂回运输将价格上涨了20元。 在禹路,载着卡车上山后,司机们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动物行李成为了往返于当地绝壁运输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交通不便妨碍了灾区的物资运输,极大地制约了禹里乡重建的步伐。 这是乡政府和援建单位都很着急。

12下一页
不自然了谁